产品中心
  • 咨询热线:13655530088
  • 联系人:刘先生
  • Q Q:点击我发送信息
  • 电 话:0553-2611680
  • 传 真:0553-2611680
  • 邮 箱:whfanglipackaging@163.com
  • 地 址:安徽省芜湖市鸠江经济开发区永昌路71号
产品中心
星空体育app平台官网:【文以兴城 活力秦都】从美食街区到文化IP 福园巷子的重塑与升华

来源:星空体育app平台官网    发布时间:2025-11-09 00:17:10

星空体育app入口:

  五年前,如果你问一个咸阳人“福园巷子有什么?”答案多半是——“吃得多,味道不错。”

  五年后,如果你再问同一个问题,答案会变得多样而生动:“能品茯茶、看表演、听秦腔,白天逛着雅致,晚上热闹非凡,还能穿汉服拍照,一条巷子能把咸阳的‘精气神’都体验了。”

  从2020年到2025年,这条不过数百米长的巷子,完成了一场从“餐饮小吃街”到“秦风文旅会客厅”的华丽转身。这场蝶变是如何发生的?它给这座城市、这里的经营者以及到访者带来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福园巷子,探寻其文旅升级的密码。

  时间回溯到2020年,彼时的福园巷子与全国许多城市的小吃街一样,是一个“有流量,但缺留量”的初级美食集合地。在经历了初期的繁荣后,陷入了成长的烦恼:业态单一且同质化、文化内涵薄弱、消费体验单一,游客“吃完即走”,缺乏停留的理由和深度记忆。

  “我们当时做过客流分析,发现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只有1.5小时,消费基本集中在几样小吃上。”福园巷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秀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顾了转型的初衷。“我们的破局点,必须是跳出‘小吃’做‘文化’,深耕‘秦风咸阳’这块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

  首先,是“腾笼换鸟”,通过“做减法”与“做加法”优化业态结构。田秀云介绍:“我们淘汰了近30家传统美食店铺。同时,围绕‘文化+’和‘体验+’去寻找那些与秦文化、本地非遗、创意文创相关的优质业态。引入‘泾渭茯茶’这样的精品茯茶社,打造非遗工坊,举办面花花馍大赛、剪纸与农民画大赛,让游客能亲眼看到、亲手体验,留下‘咸阳记忆’。”

  现在的福园巷子有各类商户200余家,餐饮占比已优化至60%,其余40%由非遗工坊、茶饮、酒吧、零售、体验以及休闲娱乐业态构成,形成了一个“吃、逛、赏、玩、购、游”的完整消费闭环。

  其次,是硬件环境的“文化植入”。青砖、灰瓦、榫卯木质结构、马头墙……统一的仿古建筑风格只是基底。细节处更见匠心:街区指示牌做成了竹简的样式,路灯是仿古宫灯,就连垃圾箱都设计了秦代纹饰。墙面上,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广告,而是换成了“秦砖汉瓦”文化墙、讲述咸阳历史典故的浮雕。这些物理空间的彻底改造,为文化氛围的营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业态的调整和环境的升级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文化从静止的“背景板”变成可感知、可互动、可消费的“活态主角”,是福园巷子成功的关键。而这一切,最终要通过一个个商户来呈现。

  11月4日,走进福园巷子,空气中弥漫着茶香、肉香和面香。广场中央的舞台下,秋日暖阳洒在茶桌上,十几桌市民游客一边品着茯茶,一边听着高亢的秦腔。

  不远处,百年成氏正果猪蹄坊门前排起了长队,刚出锅的猪蹄香气四溢。店主成和宵对五年前的场景记忆犹新:“5年前,因老店拆迁,我带着家传手艺入驻福园巷子。那时的巷子刚刚起步,客流稀少,又恰逢特殊时期,闭店停业是家常便饭。”

  而现在,她这家店能够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店员从成和宵一人发展到日常两三人,节假日增至六七人。销售额每年翻倍上涨,忙碌时日销售额达3万元到5万元。

  “现在40%以上是外地游客。”成和宵说,随着社会化媒体特别是抖音的火爆,这家本地老字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与5年前主要是依靠本地街坊和附近医院病人的客群结构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前我们很担心人流量,现在我们更关心如何在众多优秀商户中保持自己的特色。”成和宵坦言,面对福园巷子的升级,他们也在不断自我“成长”,“在坚守祖传配方的基础上,店铺进行了品类拓展,新增了烧鸡、猪耳朵、肘子和纯手工皮冻等产品。产品包装也从简单的塑料袋升级为专属手提袋、伴手礼盒,融入了更多咸阳元素,让外地游客方便带走这份‘咸阳好礼’。”

  在福园巷子去年新打造的“秦风巷”里,文创业态也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这里汇聚了来自陕西各地的非遗项目,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文化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流动在街区空气中的‘氧气’。福园巷子是一个以秦文化为土壤,以福文化为脉络的文商旅街区。我们的文创产品也并非局限于咸阳元素。”田秀云介绍。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商洛洛南的非遗面人制作、本地手工制作的皮包、茯茶以及宝鸡的刺绣文化等多元的地方文化展示。

  在“泾渭茯茶”体验馆,年轻的游客们正在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黑茶制作技艺(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体验馆负责人田宏正为游客展示茯砖茶中璀璨的“金花菌”。

  “每当听到顾客离开时感慨‘原来茯茶如此有故事’,我便更加确定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田宏说,“茯茶不只是商品,更是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文化载体,其独特的‘金花菌’发酵工艺,曾是丝绸之路上‘生命之茶’。福园巷子作为城市文化的会客厅,汇聚着探寻本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游客,我们在这里用一杯茶的时间与讲述一段历史方式让更多的顾客了解茶文化。我们在这里售卖的不只是茶,而是一段历史,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西府刺绣店为福园巷子增添了另一道文化风景。店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从小巧精致的手机挂件到大气典雅的门帘,再到寓意吉祥的虎头帽和龙头帽,每一件都凝聚着手工艺人的心血与智慧。“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这项古老的艺术。”店铺负责人姜雪介绍,这些作品融合了现代审美与传统元素,如孙悟空、哪吒等经典形象被巧妙地绣制在各类饰品上,既保留了民间传统文化精髓,又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市民张欢分享了她的购物体验:“我就喜欢那种传统工艺,刚才给孩子买了个脖子上戴的虎头娃娃挂件。走进这家店,第一感觉是喜庆,很有文化氛围,那些精致的手工艺品勾起我小时候的美好回忆,比如虎头鞋之类的。孩子也觉得很新奇,很精致,她之前没见过这样的物品,能够最终靠图案上的吉祥寓意了解咱们民间传统文化。”

  五年来,福园巷子策划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坚持“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有“秦风汉韵”国潮节、“福园闹新春”民俗嘉年华、“秦腔名家汇”和“星空文创市集”。

  此外,福园巷子还积极引入糖画等艺术形式,并通过定期举办的全国福文化剪纸与农民画精品展等活动,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这些活动不仅是吸引游客的‘磁石’,更是提升福园巷子品牌美誉度,使其从‘一个商业项目’升华为‘一个文化现象’的关键。”田秀云说。

  “饭点一过就冷清”也曾是困扰众多美食街区的短板。福园巷子精准地抓住了“夜经济”这个风口,着力打造“白+黑”不间断的体验模式,成功地将游客“留下来”。

  白天,这里是“市井烟火与文雅静谧”的结合。游客可以在主街打卡热闹的美食、民俗表演和文创市集,在茶社安静品茗、阅读,享受慢生活。

  而当暮色四合,檐下的灯笼次第亮起,福园巷子便仿佛被施了魔法,瞬间切换至另一副鲜活、热烈的面孔。中心广场的戏台上,高亢的秦腔准时开锣,引来里三层外三层的喝彩;穿着汉服、唐装的少女们提着鱼灯巡游而过,裙裾飘飘,如梦似幻;沿街的夜市排档升腾起诱人的烟火气,食物的香气与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

  “夜晚,我们通过灯光秀将整个街区点亮,部分茶馆在户外增设雅座,变身成音乐酒吧,营造‘璀璨国潮与休闲微醺’的氛围。”田秀云介绍,这一“白+黑”模式直接让日均营业额提升了30%以上,夜间消费占比从不足20%提升到了近30%。更重要的是,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5小时延长到了3.5小时以上。

  福园巷子的卓越表现获得了各级部门的高度认可。从“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省级示范步行街”到首批“陕西省商旅名街”,福园巷子成为陕西省少数获得“多重示范”荣誉的商业街区。

  从“市井烟火”到“文化会客厅”和“旅游新IP”,这条位于咸阳核心区域的福园巷子,从“形”到“魂”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蜕变。它的故事,不单单是一条商业街的进化史,更是咸阳这座城市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日益增强、城市活力不断迸发的一个精彩缩影。

数据提供:星空体育app网页版登录